0得道多助,“逞强”寡助

作者: 季子乌 2017-02-04 17:03 | 分类:彼今城堡,持乐园

从小就被妈妈言传身教,收敛自己的负面情绪,不抱怨,不示弱,做一个积极向上、懂事可靠的人。现在,这些被称为“正能量”。
但正能量只是某一种表现形式,它不是一个人的全部,也不能运用到所有的交际关系中的。
别人有的烦恼你没有或是你从不表达,并不表示你有多完美或姿态多高尚,只表示你有一定的自控和收殓,尽量不给别人添麻烦。而这种麻烦,有时候会被转化成感情的牵绊。相互麻烦相互牵绊越多,很多生活状态也在同步经历,会有更多的情感共鸣,对彼此会越了解和理解,关系会越亲密。这种麻烦, 有时亦可转化为向别人抛出橄榄枝的信号——我有烦恼无法解决,可不可以麻烦你帮我想想办法,哪怕只是倾听一下?

过于强调“正能量”至上,或许一定程度上会吸引很多朋友靠近,他们需要这样的小太阳,或倾听,或化解,或仅仅只是靠近你的欢笑,形成积极的影响。除开圣人,不管有多幸运,凡人也不可能永远都发光发热。会一直发光发热的只有两种人,一种是马大哈(心里根本不放事),另一种则是逞强的人。日子相处要不了多久就会让人分辨得出来,显然我不是前者(虽然我希望我是),那必然就是后者。
当然,逞强的人又怎么会承认自己逞强呢?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或许我想把自己标榜成一个圣人,并努力达到这个目标。但圣人不是人人都可以当,也是有年龄、经验、积累等大量先决条件的,更重要的是,圣人其实根本不是努力逞强就可以做到的。反而逞强会让其他相熟的朋友产生距离感,觉得我不愿意敞开心扉,不愿意交心回馈。过度“正能量”,最终可能落得个“圣母婊”的印象而被疏远。
比较幸运,我靠逞强也好好地走了这么远。或许因为没有太过度地“发光”,只是被动地有求而应;也或许因为用了一些EQ,一直主动地跟别人打交道,或助人,或示好,哪怕不交心,也可以以数量和时间积累来取胜,获得一些友情和相伴。

当然,我会自省出这些,并归总出逞强的负作用来自然是有原因的。某一天或某一些时候,我的舒适区域被打破,撑不下去的时候,发现没有人可以救助。不是说那么惨没人关心我了,只是刚好不是那种危急关头,才会产生纠结,一方面是一些我觉得关系还没有到想要那么麻烦他们的情况,另一方面是我不愿意让他们替我过于担心而太突然地损毁我一直撑得好好的标榜(其实也算是逞强)。而这两个方面之间,没有了中间地带。
那时候也才意识到,我怎么没有真正的知心朋友了呢?哦,原来是因为我以一直不愿意给别人添麻烦为借口,断绝了让别人了解我亲近我的机会。这种亲近,并不是主动跟别人多聚几次,或是偶尔倾听别人一下,偶尔帮助别人一些,就可以达到的。
为什么人们说步入社会交友成本越来越高,交到知心朋友也越来越来难?也是这个原因,本来聚的机会就少,都想给对方留下好的印象,增加以后再聚的机会,谁都不会见人就交心吧?一但有了交心机会,倾听或帮助了别人,自己却不敞开心扉与人交心,只会有两种结果,一是对方成了依赖你的人,有事就可以找你帮助,久了你可能还会烦他,至少不会把对方当成自己可以依靠的人;第二种则是会让对方觉得给你添麻烦了,不好意思再一直找你,或是总想着找什么办法一次性地回馈你,这样再也各不欠各的。反过来说,对自己真的偶尔麻烦过的朋友,我们也是这种心理吧,只想尽快还清人情,请吃饭,送礼。这都是认同感在作祟,人都希望自己被认同被需要,哪怕装逼也要被社交群体认同,寻求那种意义感。但这样并不能让我找到中间地带,建立新的更牢靠的舒适区。
现在已经没有什么太多共患难的机会了,那除了同享乐,还有如何才能更深入地相交呢?多交心,别逞强!😂
神奇的是,大多数人一开始就可以做得很好,而我却需要长时间的思考和自省。再到这么多年后才总结成文……好在知心朋友没有错过我😁

0条评论

评论此文:

(必填)
(必填,保证不公开)